环化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园地  规章制度 
最新消息: · 欢迎关注学院微信公众号         · 2024年化学专业调剂六批考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2024年化学专业调剂五批考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2024年化学专业调剂四批考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2024年化学专业调剂三批考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 2024年环化学院调剂考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化学二批)         · 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成立         · 环化学院2023-2024年度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成功召开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题推进会         · 环化学院与教师和教学科研团队签订聘期考核岗位责任书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携手学子,勇攀高峰——2023年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周新教授
2023-11-17 10:58  

一、导师简介

周新,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连续三年荣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大连市优秀教师,绿色环境和能源材料的设计和研发”科研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多年来以人工光合成微观机理、各种光电和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和研发为研究方向截至目前,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0余项省市级科研和教改项目,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130余篇,他引4000余次。受邀在能源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和催化领域知名学术期刊JCR一区上撰写两篇综述性学术论文,两篇代表性工作被选为能源材料领域知名学术刊物JCR一区的封面文章。

二、导师事迹

周新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政治思想觉悟高,为人正派,作风朴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始终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穿在工作中。她坚持的教育理念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她潜心研究教材,尝试教学改革,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加入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课程思政素材,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注重教育方式,耐心教导,保障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全面发展。

2015年9月加入大连大学之后,周新教授不忘将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招收有志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科研团队。初到学校这年,一位名叫刘震的大四学生跑来找她,和她说自己特别喜欢科研,想跟着她做些工作,周新一口答应下来。从那天起,周新开始手把手地指导这位学生,从查阅文献,确定研究课题,到学习理论基础,构建模型,详细耐心教授每个细节。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刘震同学在科研方面得到长足进步,课题上取得重要发现,设计出多种有应用潜力的、高效光催化分解水材料,在JCR一区、国际知名学术刊物《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发表一篇论文,并以这项工作获得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直至今日,刘震同学还时常问候周老师,感谢她的培育之恩。

            大连大学化学专业17届硕士生王苗苗在第十二届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中荣获“计算创新奖”优秀墙报奖

2017年金秋时节,周新教授见到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王苗苗同学。通过交谈,她发现,该生还不完全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对未来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自己为什么选择读研究生都是一种从众心理。周新教授为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将各种有趣并有意义的实验发现和设计成果展示给学生看,并加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并主动开展科学研究。她清晰地认识到,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关键是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在系统的科研训练和严密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他们具备以下几点: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技能与计算方法,良好的科学研究作风、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强的逻辑分析和应用能力。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各方面能力,周新为其量身制定了一套培养计划,在教授实验技巧、指定研究路线、撰写科技论文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王苗苗在科研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中获得优秀墙报奖。由周新教授指导,王苗苗撰写的《钙钛矿型高效光催化材料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获得2020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周新教授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增加自强和成功的信心。她因材施教,为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制定全方位培养计划。在科研工作初期,引导并安排学生自觉去查阅文献,第一年阅读文献量不低于7080篇。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抓准研究切入点,撰写专题报告。指导学生科学系统地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英文学术论文。周新教授课题组主要是以理论和计算化学为研究手段,主要从事新能源转化过程中的相关催化剂设计以及催化机理的研究工作,长期与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实验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在不同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时,合作双方指定学生围绕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科学研究。经常针对课题进展进行讨论,参加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撰写学术论文。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逻辑和写作等综合素质。

在科研与教学中,周新教授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她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写论文“五一”“十一”是别人游玩休息的黄金周,却成了她做科研的黄金周。每天晚上9点到11点,是她与学生通过网络讨论当天实验结果的固定时间。她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满腔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位学生。通过她每日的悉心指导,学生们可以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在科研工作上少走了很多弯路,进步显著,收获满满。课题组18级硕士生马艳霞的毕业论文被评为2021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该生连续两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被评为大连市优秀毕业生,目前在苏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荣获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业特等奖学金。19级硕士生佛雨萌的毕业论文被评为2022年“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该生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目前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周新教授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可以说是“保质保量”,在毕业的5名硕士研究生中,3人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人次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人在985、211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后记

周新教授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她有壮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快乐,为学生奉献的快乐。她将继续前进的脚步,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带领学子勇攀高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闭窗口

 

校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邮编:116622
学院办公室电话:86-411-87402436,学生工作办公室电话:86-411-87402435